在日常生活中推动汉服复兴的年轻人在香港找到了自我
对于像陈曼迪这样的汉服爱好者来说,他们对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热情,为他们带来了对香港的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by 吴俊义, 姚岚
香港7月26日电——十几岁的陈曼迪第一次在公共场合穿上汉服,从家到地铁站的“漫长”而痛苦的步行。
“那是一套奶油色衬衫,一件中国明代风格的棕色夹克,一条我自己做的红色百褶裙,”她最近回忆说,将近 10 年后。
让她害怕的不是别人的长相,而是她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了解有限。现年 28 岁的陈告诉新华社:“如果有人问我穿了什么,或者它背后的历史,我会担心我不能告诉他们整个画面。”
“我感到有点害怕和紧张,”陈说。“我想如果我真的喜欢它,我必须穿汉服并走出去。”
然而,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她的不安逐渐消散,对汉服的执着让她对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产生了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汉服是中国古代汉族主要居住区形成的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将汉服作为日常和公共衣橱的一部分而卷土重来。
汉服香港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曼迪·陈于 2021 年 7 月 10 日在中国南方香港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发表讲话。(新华社/王申)
对于像陈这样的汉服爱好者来说,这件历史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哲理。
陈说,汉服中间部分的剪裁和缝合线贴合人体脊柱,有助于人们穿着得体。这种超越了单纯装饰的设计,体现了佩戴者作为正直和温和的人的品质。
“现在有了更大的布料,不再需要传统服装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剪裁和缝合,但中间的线仍然存在,”陈说。
陈对汉服的热爱,也是探索自我的途径,也是追寻梦想的途径。
“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模仿别人,而是跳出了我的舒适区,找到了最适合我的风格,”陈补充道。“通过汉服,我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很多人生未曾探索的东西。”
陈女士说,她在汉服中找到了毕生的热情,这是她一生从未缺席的目标和梦想。“汉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仅次于我自己。”
陈先生赞赏香港这个东西方国际艺术文化交流枢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021 年 7 月 10 日,汉服爱好者在中国南方香港的汉服工作室体验中国古代生活。(新华社/王申)
在某些特殊场合,包括中国传统节日或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可以在香港标志性的现代天际线上看到像陈这样的汉服爱好者穿着这件衣服的照片。
“汉服与香港的结合是时尚的非凡融合,”陈说。
爱上汉服后,十几岁的陈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尽管当时汉服在香港似乎是一种边缘亚文化。晚年,一些有归属感的网络年轻人,分享了他们对传统服饰的兴趣,组建了一个小组,以促进交流,促进公众对香港汉服的了解。
该集团目前拥有200多名成员,并于2013年扩大为一个名为“汉服-香港”的注册社团。越来越多的现代世界抗拒同质化的Z世代加入该集团,并通过引入小众文化迈出了第一步通过各种活动。
陈先生作为汉服香港的创始人之一,发现了一些新兴的商机。四年前,她成立了汉服工作室,让消费者通过汉服和传统的化妆发型体验中国古代生活的一部分,并出租服装和配饰。
汉服爱好者于 2021 年 7 月 10 日在中国南方香港的汉服工作室录制直播。(新华社/王申)
香港葵涌地区一座工业建筑的紧凑工作室里挤满了图案各异的彩色服装、珠宝和装饰品。
“我猜我有 200 多套汉服,”陈说,并补充说这些服装几乎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汉服风格。
她相信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她自己也将汉服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在工作和购物时,她将设计简单、色彩沉稳的汉服与时尚的鞋子搭配起来,更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穿汉服,不分年龄、大小或性别,”陈说。“汉服不仅存在于电视剧或网络中,而且可以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